开封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设为首页 | WAP | RSS
位置提示:主页 > 新闻 >
平安贵州建设系列报道之二十三
开封在线
2017-01-12 00:08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李编
【字号

贵州: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铺就社会平安基石

“要继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出的这一重要指示,吹响了新时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的新号角,奏响了新形势下综治工作的主旋律。

在去年初召开的省委政法工作会议上,贵州将2016年作为政法工作创新年,采取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不同主题政法综治重点工作现场观摩会的形式,其中,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分别选取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作为主题召开现场观摩会。2017年新年伊始又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为主题再次召开现场观摩会。通过实地观摩、交流经验、比学赶超、争先创优,推动各地充分运用学习观摩成果推动工作,提升全省政法综治工作整体水平。

1月4日,贵州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现场观摩会在兴义市举行。图为会议现场(龚超 摄)

1月4日,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现场观摩会在黔西南州兴义市举行。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观摩交流典型经验,部署推动下步工作。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谌贻琴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陈鸣明主持,省政府党组成员、省公安厅厅长郭瑞民出席。

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黔西南州大数据防控打击研判处置中心、大数据新型农村综治警务中心、大数据山地旅游警务中心、大数据客运安防警务兴义市客运东站,观看了9个单位的经验交流专题片。大家边看边听边学,踊跃分享观摩学习感受,一致认为此次观摩会内容丰富、经验宝贵,看到了很多破解难题、防控风险的新招实招硬招,为各地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了示范样本。

谌贻琴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全省各地在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方面的探索实践和显著成效。她强调,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贵州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强烈的政治意识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肩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要深入推进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真正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进一步夯实平安建设基础。要深入推进综治信息化建设,推动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与综治工作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平安建设智能化水平。要深入推进综治社会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基层自治、新媒体和道德规范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平安建设内生动力。要深入推进综治专业化建设,加强防控体系一体化运作,切实增强平安建设整体效能。要深入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建好工作平台,完善工作机制,集成实战功能,形成平安建设强大合力。要深入推进综治领导责任制落实,督促各级各部门扎实做好综治平安建设各项工作,为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谌贻琴率队在黔西南州大数据客运安防警务兴义市客运东站观摩(张凯 摄)

那么,贵州是怎样来铺就社会平安基石的呢?

近年来,贵州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综治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不断拓展内容、健全机制,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推进平安贵州建设和社会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由2012年91.74%提升到2015年97.12%。

顶层设计把平安责任扛在肩上

省委和省政府高度重视平安贵州建设,省委常委会多次专题听取政法综治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省委书记陈敏尔、省长孙志刚多次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禁毒治赌等工作作出批示指示、提出工作要求,始终把维护一方稳定、确保一方平安的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把综治工作抓在手上,有力确保了中央关于深化平安建设的决策部署在贵州落地生根、落地见效。

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平安贵州建设的意见》、《贵州省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多个重要文件,召开了平安贵州建设大会等多个重要会议,对相关工作制度化、体系化、系统化整体部署推进,明确了重点、细化了措施、强化了保障,确保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

2016年2月,中央“两办”印发《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后,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更严更细更实标准,及时制定《实施办法》并以省“两办”文件印发。构筑横到边纵到底的综治责任体系。

坚持把目标管理与岗位责任紧密结合起来,重点解决好怎样定责明责的问题。全省区分各级党委政府、各单位部门综治主体责任,明确各级党委政府承担“块”的责任,各单位各部门承担“条”的责任,综治组织承担“统”的责任,明确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各级综治组织的具体职责,着力形成条块结合、条专块统、主体明确的责任体系。

坚持把结果管理与过程控制紧密结合起来,重点解决好怎样履职尽责的问题。全省明确规定组织人事部门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分管领导干部进行提拔使用和晋职晋级,或者各级党委政府在组织评选综合性荣誉称号、评先受奖时,应书面征求同级综治委的意见。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采取下抓一级的方式,形成省挂县、市挂乡、县挂村的分级挂牌督办体系。

坚持把正向激励与惩戒约束紧密结合起来,重点解决好怎样跟踪问责的问题。2016年以来,全省各级综治部门共实施综治通报责任督导209次;开展综治约谈21次,约谈党政领导干部99人。省综治办组织若干督导组深入各地各部门开展专项督查,督查范围覆盖9个市(州)和46个县(市、区),省综治办主任带队明察暗访、约谈当地党政主要负责人,督促落实治安整治专项经费达6.8亿元,形成了全覆盖、常态化的工作倒逼机制。全省各级综治部门共对213个治安问题相对突出地区分级实施挂牌整治。明确省级每三年开展一次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评选表彰工作。2016年7月,省综治委、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联合对息烽县、余庆县等12个“2013-2015年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给予表彰奖励,嘉奖相关领导干部共68人;对13个平安建设示范县(市、区)进行命名。

与会代表观摩大数据新型农村警务兴义市下纳灰村综治警务中心

织密“六张网”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贵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人力物力财力最大化投入,强力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织密织牢“六张防控网”,不断提升公共安全工作精细化、信息化、法治化水平。

坚持巡逻防控实战化、网格化、扁平化,依托两万特巡警织密织牢街面巡逻防控网。全省持续加强市、县两级特巡警队伍建设,2016年全省新招录特巡警865人,特巡警总警力达到19227人,88个县(市、区)全部建成至少100人的特巡警队伍。全面推行中心城区24小时巡防布警与扁平化指挥调度相结合的模式,普遍形成就近调警、相互增援、相互接应、巡处一体的街面治安巡逻防控体系。

以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为最低标准,多渠道保障,织密织牢视频监控网。省委、省政府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纳入“1+7”重点工作,要求2016年底全省新建联网视频监控点要达到20万个。省综治办、省公安厅将新建联网任务逐级分解到县,纳入年度综治工作目标责任书。贵阳市作为全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新建联网应用示范城市备选单位,预算投入资金7亿元规划新建联网监控点6万个。

全面加强基层综治中心建设,以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为主抓手织密织牢城镇社区防控网。全省1433个乡镇(街道)实现综治中心全覆盖,已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的社区(村居)达到11612个,覆盖率达到71.5%。14517个社区(村居)依托现有的公共服务中心建立综治工作中心(站),覆盖率达89.4%,配备工作人员39425人。

坚持发挥人防传统优势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织密织牢单位小区内部防控网。按照“保安+门禁+监控”的方式,共建成技防社区2169个,技防小区9713个;县级以上机关单位值班守护率达97.86%,全省共创建以“零发案”为基本要求的“平安单位”18575个,覆盖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

“村村有警”为基本要求,配齐配强驻村警务助理开展治安防控,织密织牢农村治安防控网。全省15749个行政村共选聘警务助理22116名,其中大部分由财政保障基本工资待遇。目前,大多数县(市、区)已实现警务助理专职化,充分发挥警务助理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构建完善“治安防范到村、信息采集到村、矛盾化解到村、法制宣传到村、服务群众到村”的新型农村社会治安防控格局。

与会代表参观黔西南州大数据山地旅游警务中心 (张凯 摄)

“四把标尺”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全覆盖

福泉市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将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导入法治轨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福泉‘112’模式”。

“112模式”,即搭建“1”个平台———以调解中枢、专家人才库和考核激励三位一体构成贵州首个“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动平台”;完善“1”套机制——以联动机制、诉调衔接机制、司法确认机制构建多元化解联动体系;健全“2”个网络——调解组织服务网络和司法便民服务网络。

“112”模式的建立,有效整合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资源,让矛盾纠纷从受理、分流、调处全过程都处于透明运行状态,实现了矛盾纠纷调处的全覆盖、法治化、常态化。

2016年3月,贵州省在遵义市余庆县、黔南州福泉市召开了全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现场观摩会,大力推广余庆县排查小隐患、控制小苗头、调处小纠纷、提供小服务、解决小困难、整治小环境“六小活动”经验,推广福泉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112”模式。

贵州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作为平安贵州建设的源头性、基础性工作来抓,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

“务实管用”为标尺,狠抓多元化解五个平台和调解组织建设。在全省部署推进“一站式多元化解、专业性矛盾化解、诉调对接、公共法律服务、心理疏导服务”五个平台建设,实现矛盾纠纷统一受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结。建立专业性调委会1109个,交调委、医调委、劳调委实现县级以上全覆盖。

“事无遗漏”为标尺,狠抓矛盾纠纷动态排查评估机制建设。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估机制,建设重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线审批(备案)监管平台,有力推动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全覆盖,通过稳评暂缓实施、不予实施工程项目共计86个。建立省市县乡“四级联动、每日排查”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可能引发刑事案件、极端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问题。

“事要解决”为标尺,狠抓重大矛盾纠纷集中攻坚化解机制建设。认真落实矛调月报制度,探索建立重大不稳定问题清单制度,持续开展重大突出矛盾和信访问题集中化解“百日攻坚战”,集中力量、重点办理,限时化解。省委常委、副省长共包案督导化解列入中央综治办台账的矛盾纠纷55件、突出矛盾6千余件,带动各地化解疑难突出矛盾2万余件。

“多方参与”为标尺,狠抓矛盾纠纷社会协同化解机制建设。大力推广“两代表一委员”民情联络、五老调解等做法,培育发展由民营企业家、民主党派人士、宗教团体负责人等参加的“和谐促进会”,通过思想劝导、心理治疗、资金救助等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如贵阳市引导市县乡三级建立“和谐促进会”,共筹集化解资金1.7亿元,调处各类重大疑难矛盾纠纷1235个,惠及群众20余万人。

黔西南州公安局大数据防控打击研判处置中心(马春晓 摄)

“必防必治必控”推动命案大幅下降

贵州牢固树立命案“可防可控可降”理念和“必防必治必降”责任意识,不断巩固和发展命案综合防控工作成效,实现全省命案发案总数连续三年大幅下降,发案总数全国排位从2013年的第3位降至2015年的第11位。

强化关口前移。省综治委出台《实施意见》部署开展“零命案县(市、区)、零命案乡镇(街道)、零刑事案件村居(社区)”创建活动,推动将命案防控工作措施落实到最基层、最前沿,切实消除命案诱源。去年1至8月,全省成功创建19个“零命案”县(市、区),“零命案”乡镇(街道)占比达88.27%,“零刑案”村居(社区)占比达61.51%。

强化责任倒查。贵州出台“民转刑”等可防性命案问责办法,对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殊人群管理、治安防控不到位等引发命案的属地党政主要负责人、责任单位负责人、具体责任人进行责任查究并通报全省。2015年以来全省共开展诫勉谈话91人次,挂牌整治25个县(市、区)、188个乡镇(街道)、40个村居(社区)。

强化动态监测。省综治办按月通报各地命案发案、按季度通报各地命案防控情况,对命案发案超过严控目标的地区,及时发出预警、及时帮扶整改,采取措施防止命案持续高发。

毕节七星关区阳光工程集中就业安置基地(苟敬萍 摄)

“六项工程”打造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样本

贵州以深入实施“六项工程”(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专门教育“育新工程”、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救助保护“雨露工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刑释解戒人员安置帮教“回归工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安宁工程”、艾滋病罪犯收治管控“红丝带工程”)为载体和牵引,统筹推进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

在整体推进实施“六项工程”过程中,全省各地积极创新,构建了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特殊人群关怀帮扶体系,建立了一系列工作机制,充分体现了党委和政府对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人群给予的特别关怀与帮扶。“六项工程”以其规范化、系统化、项目化、可操作、重实效的特点,不仅在贵州充分显现出其应有的社会效应,也为全国破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难题提供了借鉴。

据介绍,全省共建成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专门学校20所,累计教育矫治6507人次;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800余家、留守儿童自立自强中心112个,累计救助流浪未成年人29769人次,帮扶服刑在戒人员未成年子女14096人;建成吸毒解戒人员就业安置基地140家,累计集中安置吸毒人员1.5万人次,其他多种途径累计安置5.6万人次;刑释解戒人员出监所接回率达92.2%,建立和认证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基地170余个;建成精神病专科医院或专科门诊78家,全省累计将10961名精神病人信息录入全国重性精神病人信息管理系统;全省共建成特殊病关爱医院15家、特殊病人收治场所31处。

贵州公安交警大数据实时作战云平台(贵州交警总队宣传处供图)

大数据应用提高预测预警预防风险能力

2016年10月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多次用较长篇幅点评了贵州政法大数据建设运用工作,并给予高度认可。

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在数据集聚、数据应用、数据引领上抢先机、求突围,谱写了“云上贵州”精彩华章。

全省政法机关抢抓机遇,坚持把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作为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大力建设贵州“政法平安云”,实施政法机关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一体化工程,加快推进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把大数据手段充分运用到打防管控、执法司法、服务管理、队伍监督等领域和环节,努力提升社会治理和政法工作精准度、高效性和公信力。

2014年5月,贵州省公安厅启动贵州公安交警云平台建设,打造全国交警系统最大的政务私有云平台———“贵州交警警务云”。该平台依托以阿里云计算技术,可快速对海量的交通管理数据进行全库关联、智能联想、自动研判、深度挖掘,为公共服务、交通管理、警务实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提升了大数据时代的公安交通管理能力。除了具备路网监控、阳光警务等功能外,贵州交警部门还通过云平台实现了对公路客运、旅游客运、危化品运输车等重点车辆的精确管理。贵州交警将全省283个收费站的2073条ETC和MTC车道过车数据等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将全省5.33万家客货运企业、62.7万名营运驾驶人、1755家重点监管企业、3.52万台重点监管车辆、4341家租赁企业、3.53万台租赁车辆全部纳入云平台,实行动态监管,对异常行为自动预警、自动提示,对驾驶人违法行为实时监控、精确干预,减少了事故发生。

黔西南州大数据山地旅游警务中心依托视频监控系统、无线指挥系统、PGIS警用地理系统,实现对各景区景点安保力量的点对点、可视化、扁平化指挥调度,及时按需调整警力部署,快速处置旅游纠纷或案事件,通过大数据维护大平安促进大旅游“井喷式”发展。兴义市下纳灰村通过村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形成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的基层综治大数据工作平台。

毕节市七星关区充分运用大数据思维,建立健全了“综治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创设了具有信息采集、综合统计、研判分析、考核评估功能的跨层级综合性业务应用系统,起到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提升准确度、夯实基层基础的作用。

铜仁市万山区紧紧依托大数据,突出信息化统筹、网格化管理、多元化参与、精细化服务,开发了社会管理服务GIS系统,初步建立了党政领导、综治牵头、部门支持、群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

“群众会+“发源地:贵州湄潭县复兴镇两路口村(龚超 摄)

夯实基层基础优化综治工作

在贵州,各级党委政府构建起党政主导、综治协调、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的平安建设大格局,不断提升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积极打造群众最具安全感城区的求实创新之路。

贵阳市搭建“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平台,积极推动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社会治理,将法律服务融入基层。目前,贵阳市1458个村(居)100%完成签约,实现了“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全覆盖。

黔西南州由政府财政每年支出3000万元,在全州1083个行政村、127个居委会增设一名常务干部——治保主任兼警务助理,专司维稳、治安和调解工作,履行联络员、预警员、调解员、巡逻员、服务员、宣传员等“六大员”职责。

  湄潭县出台了《关于以“群众会+”为载体加强农村社区治理的指导意见》,编制“群众会+”操作手册,形成了“群众会+”的农村社会治理新模式,谱写出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画卷。

……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已经鸣响了发令枪,站在起跑线上的贵州政法综治工作者们,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气概,勇敢接受挑战,奋力拼搏冲刺,精准发力,以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贵州,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杨胜卫 龚超)

责任编辑:李杰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本网诚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6-2008 开封热线 www.kfnews.com.cn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打击一切抵触国家法律不良信息